近日,泰安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急诊科成功抢救了一名约60岁的老年男性心脏骤停患者。当天,院前急救人员抵达现场后,发现患者仰卧在地,意识丧失,家属正在给予胸外按压,急救人员立即采取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等紧急抢救措施,并在转运途中持续进行胸外按压。幸运的是,患者在抵达医院时已恢复了意识和自主心跳。该名患者已是近期急诊科抢救的第4名因冬季低气温引发的心脏骤停患者。
急诊科提醒广大市民,冬季是心脏猝死的高发季节,了解心脏猝死的原因、识别高危人群和症状,并掌握预防及急救措施,对于降低心脏猝死的风险至关重要。
为什么冬季是心脏猝死高发季节?
1.寒冷天气导致血管收缩、血压升高,加重心脏负担;
2.室内外温差大,血管频繁收缩和舒张,易引发心血管疾病;
3.血液黏稠度增加,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的风险上升;
4.人体新陈代谢减缓,心脏功能相对减弱;
5.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增加心脏负担,诱发心脏猝死。
容易出现心脏骤停的高危人群是哪些?常见症状是什么?
冠心病患者、长期伏案工作者、长期大量饮酒者、暴饮暴食者、长期吸烟者、长期熬夜者以及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者。
胸闷、胸痛,心跳过快或过慢、跳动不规则,不明原因的疲劳、乏力,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。
有哪些预防措施?
市民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戒烟限酒,避免暴饮暴食,保持情绪稳定,保证充足的睡眠,并适度运动,避免过度劳累。同时,注意保暖,尤其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。定期体检也是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。
市民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。一旦遇到心脏骤停患者,应确保环境安全,检查患者意识和呼吸,并立即呼叫120救援。同时,查看周围是否有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,若患者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,应让患者躺在硬板床上,立即进行心肺复苏。使用AED时,按照开、贴、电的步骤操作。通过以上措施,可以有效降低冬季心脏猝死的风险,提高急救的成功率。
(急诊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