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检后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,全身检查后发现一切正常,还有的人肿瘤标志物正常,没过多久却发现肿瘤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肿瘤标志物是什么?
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,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,或者由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反应而产生的,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。这些标志物存在于患者的血液、体液、细胞或组织中,可以通过生物化学、免疫学、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测定。它们在肿瘤的辅助诊断、鉴别诊断、观察疗效、监测复发和预后评估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。比如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AFP、CEA、CA-199、CA-125、CA-153、CA72-4、NSE、SCC、FPSA、TPSA等。
肿瘤标志物高了,是不是就真的得了癌症?
在体检过程中,若发现肿瘤标志物的数值有所升高,部分人群可能会产生恐慌情绪,担心自己罹患癌症。然而,肿瘤标志物数值的升高,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癌症的确诊。以CA-199为例,该指标在正常人群中的含量相对较低,在患有胰腺癌、胆囊癌人群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,但脂肪肝、胆囊结石、肝纤维化等常见疾病也是导致CA-199升高的重要因素。因此,在解读肿瘤标志物结果时,动态连续监测有更大的临床意义。健康体检时发现单独某一项或几项的结果增高,可以间隔两个月左右再复测一次,跟上一次的结果进行对比,如果结果稳定或者结果降为正常,大可不必紧张,定期复查即可。如果检测值是一个持续增高的状态,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了,可以完善影像学病理学等相关检查,以实现对肿瘤早发现早治疗。
另外,需要注意的是,各项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是100%,有部分患者即使已经罹患肿瘤,但其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仍可能是正常值。所以,并非所有类型的肿瘤都以出现标志物高表达,也不是标志物的数值偏高就等同于癌症的确诊。
有没有必要检查肿瘤标志物呢?
当然有必要!很多癌症发病的早期,即使患者还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,隐藏的癌症病灶已经释放了少量产物到血液里。在癌症筛查时,如果发现这些标志物升高,可以引起医生和患者的警惕,进行深入的检查,帮助早期诊断癌症。另外,在肿瘤患者的随访和复查过程中,那些肿瘤标志物升高幅度较大的患者,其生存预后的情况要差于那些肿瘤标志物升高幅度较小的患者,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,其原本升高的肿瘤标志物出现下降,甚至下降到正常范围内,则提示患者目前接受的治疗方案是有效的,反之,如果数值突飞猛进,则提醒医生要结合影像等其他检查情况,调整治疗方案了。总而言之,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普查、高危人群的筛查、肿瘤的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、肿瘤疗效评价、肿瘤复发的监测和预后判断、手术化疗放疗的监测、确定不知来源的转移肿瘤和原发肿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哪些人适合进行常见的恶性肿瘤的风险筛查?
肺癌(50岁以上):肺癌家族史、吸烟史、咳嗽、胸痛、痰中带血、长期低热等。肿瘤标志物:NSE/ CEA/SCC
乳腺癌(35岁以上女性):乳腺癌家族史,乳腺疾病史,乳头异常分泌物等。肿瘤标志物:CA-153/CA-125/CEA
宫颈癌(21岁以上女性):宫颈癌家族史、不洁性生活史、白带异常、阴道出血等。肿瘤标志物:SCC/CEA
直结肠癌(50岁以上):直结肠癌家族史、慢性结肠炎及肠息肉病史,下腹痛、便血等。肿瘤标志物:CEA/CA-199
胃癌(50岁以上):胃癌家族史、胃溃疡、胃肠息肉病史等,腹痛、腹泻、消瘦、柏油便等。肿瘤标志物:CA72-4/CEA
前列腺癌(45岁以上男性):前列腺癌家族史,慢性炎症史,反复尿频、尿急及血尿等。肿瘤标志物:PSA/FPSA
(检验科 焦学慧、付吉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