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孕药在妇产科应用广泛,避孕药家族包括短效避孕药、长效避孕药、紧急避孕药,今天向大家介绍短效避孕药的8大用处如下。
一、避孕应用
传统给药方法:大多数复方口服避孕药(COC)的常规使用方法是从月经第1天开始连续服用活性药片21天或24天,停药或服用空白药片7天或新的服药方法:连续用药4天后开始第2周期用药,每个周期为28天。
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(FDA)批准了一款连续给药的COC(类似于我国的复方左炔诺孕酮片)的上市,每片含有0.15 mg左旋-18-甲基炔诺孕酮和30 μg乙炔雌二醇。
用药方法是连服84天活性药片后服用7天无活性药片,这意味着女性每3个月可以预期1次撤退性出血,每年只有4次撤退性出血。
已有大量证据支持COC连续服用的有效性、安全性、便利性和临床益处。
二、非避孕应用
1.抑制月经
世界各地妇女对月经的态度和信念不同。
调查发现,德国女性37%~46%的人更喜欢少来月经,15%的人更喜欢每3个月来月经或更少出血,41%的人更喜欢闭经。
美国59%的女性对月经不太感兴趣,而有三分之一的女性选择希望永远不来月经。
荷兰81%的受访者宁愿改变月经周期(减少疼痛或减少月经周期),这些女性大多数人愿意出血频率低于每月1次或者从不出血。
意大利育龄妇女中,68%宁愿每月出血少于1次。
要抑制月经,减少月数次数,COC连续用药的方法无疑是最好的选择。
2. 在各类型异常子宫出血(AUB)中的应用
AUB是指育龄期非妊娠妇女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、规律性、经期长度、经期出血量任何1项不符的、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。
(1)子宫内膜息肉所致AUB(AUB-P):COC是子宫内膜息肉的保护性因素,甚至可以作为子宫内膜息肉的保守治疗方法使用3~6个月。
研究结果表明,本病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(TcRP)术后联合COC治疗3~6个月,不仅有助于减少术后出血、调整月经周期,而且可显著减少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。
(2)子宫腺肌病所致AUB(AUB-A):由于COC可以诱导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蜕膜化和萎缩,并抑制芳香化酶在其中的表达,进而减少月经量、减轻痛经。
故对于症状轻、不愿手术者,可使用COC治疗,尤其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的最好选择,可选择周期性或连续性用药方法。但停药后症状会复发,复发后还可再次用药,如无COC使用禁忌及生育要求,长期用药效果显著。同时,COC还可作为病灶切除术后的联合用药,可更好地控制临床症状,减少疾病复发。但需注意COC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相关,故对于40岁以上或具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不建议使用。
(3)子宫肌瘤所致的AUB(AUB-L):对以月经过多为主、已完成生育的子宫肌瘤患者,COC可缓解症状。COC不能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,但可以减少月经量,控制月经周期,治疗子宫肌瘤相关的点滴出血和月经过多,是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中不良反应最小的。
尚无证据表明,低剂量COC促进子宫肌瘤的生长,WHO指出子宫肌瘤患者可规范使用COC。
(4)凝血异常相关疾病所致AUB(AUB-C):在月经过多的妇女中,约5%~36%有全身性凝血异常,治疗应首先纠正凝血功能,妇科协助控制子宫出血,使用COC可有效减少子宫出血量,对于轻度凝血功能障碍患者,甚至可以不加用其他止血药物。
(5)排卵功能障碍相关的AUB(AUB-O):COC适用于青春期及育龄期AUB-O的出血期止血,还适用于除有禁忌证以外的各期AUB-O的周期调整。尤其是合并经量多、痛经、痤疮、多毛等高雄激素症状、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、有避孕要求的患者,均在2018年《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指南》中做A级推荐。不同COC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。对中重度贫血的患者,可增加COC的服药天数以推迟月经,待贫血改善后停药发生撤退性月经。对于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AUB-O,在排除器质性病因后,如有治疗需求且无生育要求,可采用COC治疗,能很好地控制周期,治疗月经间期子宫出血,尤其适用于有避孕需求的患者,推荐使用3个周期,病情反复者可酌情延长至6个周期。
(6)子宫内膜局部异常所致AUB(AUB-E):2014年《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》推荐药物治疗顺序为: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(LNG-IUS,适用于1年以上无生育要求者)、氨甲环酸或非甾体类抗炎药(NsAID)、COC、孕激素子宫内膜萎缩治疗。规范使用COC治疗6个月以上,可使12%~77%的月经过多患者月经出血量降至正常。
(7)医源性AUB(AUB-I):使用外源性激素类避孕制剂及官内节育器(IUD)是医源性AUB的主要原因,COC在用药最初3个月内或用药方法不当时,会导致AUB的发生,规范服用3个月COC后的持续性出血,可换用含雌激素剂量更高的COC。IUD对子宫内膜的机械性刺激导致宫腔内纤溶亢进是发生AUB的重要原因,首次应用LNG-IUS的6个月内,也常会发生非预期的子宫出血,而COC能够有效治疗由于放置IUD或LNG-IUS所导致的AUB。
3.治疗经前期综合征(PMS)
PMS是于月经前周期性发生的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,涉及躯体、精神及行为的症候群,伴有严重情绪不稳定者为经前期情绪障碍(PMDD),在黄体期发生,月经来潮后可自然消失。
症状轻者可采用调整生活方式、饮食和社会支持、认知行为治疗,症状重者需药物治疗,以神经活性药物及COC为首选。
4.在子宫内膜异位症(EMT)与慢性盆腔痛(CPP)治疗中的应用
EMT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疼痛,70%~80%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,包括痛经、CPP、性交痛、肛门坠痛、排便痛、疼痛过敏以及中枢性疼痛等。
在国内外多版关于EMT的诊治指南中,均将COC作为治疗青春期(包括<16岁)及育龄期EMT相关疼痛的一线治疗药物,有效率达75%~90%或以上,且安全性好、费用低,适合长期使用。
由于全球范围内,EMT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诊断延迟。因此,对于病史、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均具有EMT特点的年轻女性,应该尽早给予经验性药物治疗,可选择的经验性药物治疗的一线药物包括NSAID、COC及高效孕激素。
同时,有证据表明EMT术后长期口服COC(>12个月)可控制痛经,减少复发,也是EMT长期管理的一线药物治疗方案。此外,对于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CPP,COC亦为首选的经济实惠药物,连续用药效果可能优于周期性用药。
5.对盆腔炎性疾病(PID)的作用
COC对PID的发生提供保护作用,首先,COC中的孕激素增加宫颈黏液的黏度,抑制细菌的上行感染;其次,规律使用COC可减少月经量及AUB的发生。且COC的使用减少了非意愿妊娠的发生,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宫腔操作,以上均有助于减少PID的发生。有证据表明,COC使用期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及输卵管炎的发生风险均明显降低。
6.在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治疗中的应用
COC是PCOS患者调整月经周期和治疗高雄激素血症的一线药物,一般倾向推荐低剂量制剂。对于育龄期无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调整月经周期,COC可作为首选,且推荐持续使用。
COC是青春期和育龄期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及多毛、痤疮的首选治疗,对血栓风险人群可排除禁忌选用含有第2代孕激素的COC,以降低血栓风险。
治疗痤疮,一般用药3~6个月可见效;治疗毛发过多,至少需要6个月显效,停药后可能复发。
7.降低部分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
健康妇女使用COC,可降低卵巢上皮性癌、子宫内膜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。首次服用的年龄越早,服用时间越长,卵巢癌的发生风险越低。
随着持续使用COC时间的延长,对预防子宫内膜癌的保护作用也逐渐增加,即使停用COC多年后预防子宫内膜癌的保护作用仍持续存在。有证据表明,使用COC的妇女与从未使用过COC的妇女相比,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降低约15%。
特别提醒:药物适用人群、用药方法和时间,都有差别,用药务必谨慎。切记不可随便使用,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(妇科 宋津津)